2018年10月12日 星期五

[ 視聽閱讀 ][ 讀書筆記 ] 《拉拉庫斯回憶 - 我的父親高一生與那段歲月》高英傑 著


一、書籍資訊簡要:


書名:《拉拉庫斯回憶 - 我的父親高一生與那段歲月》
作者:Yavai Yatauyongana( 漢名:高英傑 )
出版社:玉山社
出版日期:2018 年 7 月 一刷
ISBN:9789862942031
推薦星級:★★★★☆
拉拉庫斯回憶

二、閱讀心得短評:





這是一本由高一生( 本名:Uyongu Yatauyungana )之子高英傑所撰寫,對鄒族傳統部落遠早時期的生活情形、民族風俗、對父親的紀錄與懷念或是家族故事,許多小篇章所集結而成的一本書。書名「拉拉庫斯」中的「拉庫斯」是鄒族語中「野杜鵑」的意思,而疊字於其前則為複數形。意思就是只有很多野杜鵑的意思。

即使高唱「轉型正義」的當下,或許仍有許多人不認識高一生何許人也。約略簡介如下:


       高一生,本名:Uyongu Yatauyungana,日治時期名為:矢多一夫 或 矢多一生,1908年    

       出生於北鄒族特富野大社所屬的石埔有小社,1952年2月遭臺灣省保安司令部污陷,羅織
       匪諜、貪污等罪名而將之逮捕,1954年4月17日槍決。 

       他是鄒族第一位就讀高等學校的學生
       他是聶夫斯基 (註1) 編撰《台灣鄒族語典》的協助者
       他是黑澤隆朝 (註2) 紀錄台灣南管和原住民族音樂 (鄒族部分) 的協助者
       是提倡廢除獸骨堂、家屋葬與敵首籠,示範作物栽種提倡定耕的部落生活改善者
       是 1945 年吳鳳鄉 (今阿里山鄉) 的首任鄉長
       是教師、是音樂創作者、
       是二二八白色恐怖的政治受難者


諷刺的是,現今當年黨國統治神話中的虛構人物「吳鳳」,其知名度或許比這位真真切切關懷鄉里,才華洋溢的早期鄒族菁英份子還要來的出名。無可奈何的是,虛構人物吳鳳甚至登上教課書的版面以宣揚政治當局的教化功德,而對這位被黨國污陷的首任吳鳳鄉長高一生的生平介紹卻是付之闕如。可見長期以來,過去的集權政府有多害怕人民知道他們所做的骯髒事,而得拿這塊虛構的遮羞布掩蓋。





書中對於高一生的受難事實經過著墨不多。雖無特立篇章,不過,全書大約分成三個部分:
鄒族早期部落生活描述、日治時期的鄒族與國民政府來台後的情況。依循著作者對於鄒族傳統生活的描述,我們好像可以一窺這個族群在台灣早期在日人還沒有到來之前的生活,諸如:皮革製作的鞣皮術或是傳統的燒山墾獵傳統。根據作者所述,鄒族其實是一個務實的民族,無論統治者更替接避免與之強烈衝突。其實何止鄒族,大多數的台灣人何不如此。雖歷來抗荷、抗清、抗日、抗國民政府歷史事件不斷,但大多數的台灣人何不逆來順受,雖天命如此又莫可奈何。讓我感到最感概的莫過於作者在「蝙蝠」此篇文中,描述父親高一生在日本戰敗後,日本友人飲酒話別後爬到樹上,手握樹枝懸吊在樹上模仿蝙蝠的故事中,這段引述文字了:


       「 台灣人不是很像蝙蝠嗎?荷蘭人來就變成荷蘭人;
            明鄭來就又變成明鄭人;清國來就改成清國人;
            日本人來,不得不做日本人;
            現在嘛,又要成為支那人 (註3) 了!


我想他是想要借伊索寓言中在鳥類與哺乳類中搖擺不定的蝙蝠來暗諷。一方面台灣人看似柔順,無論主子是誰皆能逆來順受。但另一方面,我們究竟要到何時才能不像蝙蝠一樣委屈求全,而勇敢地作自己的主人呢?


1947 年,二二八事件爆發。除了黨國軍隊各地的濫殺,亦造成台灣社會嚴重省籍衝突事件。該年 3 月 3日,當時任台南縣長的袁國欽遂帶領縣府外省籍官員到吳鳳村避難。高一生聞訊後派人前往迎接至達邦村保護。事後,高一生向縣府爭取原本日本軍用牧場,命其為「新美農場」和「茶山」鼓勵其族胞移墾。高一生因遭羅織新美農場貪污案而入獄則是後話了。於此同時,在嘉義市區,正發生底下這些事情 ( 參考報導者:《嘉義的 228 故事》一文報導 ):




      3月  2日:由彰化、台中南下數十名青年,在火車站與噴水池號召市民火燒市長官舍,
                       孫志俊市長跳牆逃奔憲兵隊。
      3月  4日:市長與憲兵轉至嘉義中學山仔頂羅營長駐地。羅營長從山頂砲擊市區,造成多人死傷。
                       不久,市長與外省人轉至水上機場。
      3月  5日:青年團書記盧鈵欽上阿里山請鄒族青年下山協助維持秩序。(註4
      3月  7日:鄒族加入攻擊紅毛埤(註5
      3月  8日:羅營長撤至機場。
      3月  9日:台北方面空投機場補給品。民軍合攻機場無效。
      3月11日:陸軍第二十一師四三○團一個營到達機場,南部援軍亦抵嘉義。
      3月12日:四三六團一個營空運至水上機場,南部防衛司令部增援嘉義國軍。
                       處委會請陳復志、陳澄波、潘木枝、柯麟、林文樹等人當晚進入機場談判,
                       立刻遭逮補,只放走女議員邱鴛鴦及劉傳來等3人。
      3月12日:羅營長攻入市區內,
      3月13日:一四六旅四三六團進入市區。
      3月16日:深夜鄒族已回阿里山。
      3月23日:陳陣、盧鎰、蘇憲章(新生報嘉義主任)、陳容貌(被控自稱代理警察局長)、
                      施珠文、林登科、黃水樹、薛皆得等人被槍決。
      3月25日:陳澄波、潘木枝、柯麟、盧鈵欽4人被槍決。
      3月25日:高一生就鄒族參與二二八事件下山一事,在袁國欽的協助下代表族人辦理自新。然而,當初高一生協助躲
                       藏的外省籍縣長袁國欽卻在日後潛逃回中國。此事使得之後高一生等人遭受牽連構陷入獄引來殺身之禍。

二二八事件五年後,於 1952 年高一生與方義仲、汪清山、湯守仁等人,被政府逮到機會秋後算帳將之逮補。並於 1954 年 4 月以叛亂罪名槍決。然而,實際上在二二八事件後,共產黨臺灣省工作委員會也滲透了鄒族。認為阿里山的地形能夠建立武裝游擊基地。加上為求防衛部落,當時鄒族人從紅毛埤帶回了部分武器。因此,共方不斷地與擁有武力的湯守仁接觸,甚至企圖影響高一生,但被其拒絕。





此時的阿里山上,亦有不少逃避追捕的平地青年藏匿山區。他們之中有已被共黨吸收的但也有不知情者卻被收編的。然而,這時高一生與湯守仁雙方的關係已相當緊張,高雖有行政地位,卻無法勸說湯守仁繳出武器。更不願也不能成為國民政府執行清鄉的劊子手。但是,在草木皆兵的年代中,高一生與其族人對逃藏於阿里山的年輕人供給食物和掩護,卻成為保安司令部的眼中釘。


1949 年 9 月,保安司令部即完成對阿里山的清鄉部署,10 月在阿里山奮起湖成立治安指揮所,並每村派駐參謀和線民。此時,湯守仁開始感到危險,而派人將武器藏起來,停止私自訓練活動,改在樂野開設醬油工廠,收留流亡的「附匪分子」。這也是之後為何高一生等人之後被以叛亂罪名槍決。


唉。若是沒有二二八,沒有這一連串的大屠殺與政治清算。現今的台灣社會或許會有所不同吧!光是在嘉義,我們或許還能繼續看見陳澄波的畫作名揚國際,又或是像是高一生這樣的原鄉知識份子能夠
持續他的音樂創作才華,並繼續帶領族人改善生活。當然,書中並沒有清楚地交代上述的故事。那是我閱讀這本書之後感到興趣才去網路上挖掘的,但多少也算是這本書的延伸閱讀。畢竟這本書僅是高英傑圍繞著鄒族生活與部分其父親高一生的回憶錄。大部分的內容其實不艱深難讀,甚至有些描述不同族群之間接觸的情景令人發噱。像我就很喜歡「 第一類接觸 - 郭恭 (Kokongu) 」這段篇章中描述那些鄉音中「鞠躬」的發音,如何神似鄒族語的「攀木蜥蜴」,搭配高英傑所描述司儀唸出三鞠躬但不很標準的鞠躬動作的場景。想像之下,的確引人發笑。


雖已世代更迭,這些白色恐怖之下的受難者與其家屬,至今又有多少人尚未得到應有的平雪,又有多少人以剩下不多的人生時間等待一個遲遲未至的道歉。歷史真相不應該隨時間洪流被掩蓋,除了官方緩不濟急的蝸步動作之外,或許我們更能做的就是多加主動地閱讀、認識與發現那些時代的故事與不平吧。


最後,高一生在獄中寫給家人的絕筆信,最後一段大概是最為人所知也是最打動人心的吧!

     「田地和山野,隨時都有我的魂守護著
         水田不要賣

雖蒙冤而死,但英魂昭昭永在。繼續庇蔭著族人與這塊土地。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註 1俄羅斯和蘇聯語言學家,專精於東亞語言
註 2第一位將臺灣原住民音樂的調查及研究寫成專書的日本民族音樂學者
註 3:支那於此處為當時對中國的稱呼,並非歧視性用語。
註 4嘉義二二八處委會欲高一生出面維持嘉義治安。但高一生原先不欲介入,然而部落另一領袖湯守仁打算參加,在雙方爭論下最終決定出動。
註 5:湯守仁向吳鳳鄉鄉長高一生要求,於3月7日率領 60 多名曾赴服役於日本陸海軍之鄒族青年協助嘉義市市民維持治安,除了攻下紅毛埤地區軍械庫外,並連同嘉義民兵與部分二七部隊圍攻嘉義水上機場


參考資料:
1. 維基百科:黑澤隆朝
2. 維基百科:聶甫斯基
3. 報導者:嘉義的 228 故事
4. 報導者:阿里山原住民的 228 故事
5. 維基百科:湯守仁
6. 自立晚報 83 年 4 月 26 日報導:原住民菁英─高一生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

有什麼話想告訴我嗎?歡迎在此留言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