旅遊日期:2018.08.04 / 記錄日期:2018.10.02
[ 文:jflin98 / 圖:jflin98 ]
在老店菜粽吃完早餐後,沿途散步途經這座「開基天后宮」。這座媽祖廟又被稱做「小媽祖廟」為的是跟位於台南市中西區的大天后宮做為區別,亦因其座落位置而被稱為「水仔尾媽祖廟」。現在的相對位置就在台南市北區戶政事務所後方巷內,在西元 1985 年時已經被列為二級古蹟。建築基本上是傳統的街屋形式,隱藏在巷弄之中並不減損這座古蹟的可看性,許多明清時期保存至今的廟宇裝飾與龍柱相當值得到此一遊細細品味。
根據台南市政府在廟內所立的介紹匾額,開基天后宮創建於中國明朝永曆年間,查詢維基百科則指出切確是在永曆十七年(1662年)時,鄭成功攻下普羅民遮城 ( 關於普羅民遮城,今赤崁樓的介紹與遊記可以參閱這篇文章 ) 後改建德慶溪口的「媽祖寮仔」而成。主要祀奉的是天上聖母,是台南府城最早興建的媽祖廟。雖是狹長型的街屋形式,但是廟藏文物珍貴豐富。例如:明朝崇禎年間的媽祖像,清朝乾隆年間的觀世音像。其中,最值得到此一看的文物,莫過於在廟門口那兩根明代樣式的三爪龍柱了。
台南北區「開基天后宮」
若非我們到這些古蹟廟宇時,有稍微注意一下旁邊的解說牌,否則還真容易走馬看花而錯過門口這兩根樸實的明代三爪龍柱。它與其他現代廟宇粗大且雕刻華麗還用鐵柱包圍起來的龍柱不同,這樣的古文物反而沒有特別的保護,少掉過分雕飾後更可以感受到其刻劃的溫潤。我想這樣更能顯得媽祖廟的敦厚吧。只是解說牌上朝代標示不一,柱前說的是「清代」而另一處廟方的告示牌上說的是「明代」。是說當時時值改朝換代,建廟的永曆 17 年 (1662年) 是南明最後一任皇帝的年號,鄭成功為顯示其為尊王正統政權,來台後仍繼續沿用永曆年號,直到 1683 年清朝佔領台灣為止。實際上,永曆 17 年若換成清朝的年號,實為康熙元年。而永曆帝也在此年遭到縊死。所以這對龍柱,說是建於清代也好,說是建於明代也好,似乎也都沒有錯誤。端看從哪個政治視角認定紀年而已。
開基天后宮的明代龍柱
除了龍柱以外。我們在入口處的屋簷下發現了「憨番扛廟角」的燒陶裝飾。這個廟宇裝飾不是此處特有,其實在很多早期傳統廟宇都可以發現。「憨番」的角色塑造各個廟宇大不相同,不過大多迥異於漢人形象。開基天后宮這個「憨番」赤裸上身,皮膚黝黑有著精實馬甲線,看起來就是能夠承擔「重任」的可靠模樣。
「... 郭懷一為首的反抗軍南下進攻赤崁市,並燒毀荷蘭人的住處,荷蘭人遂逃往公司的馬廄避難(約在今赤崁樓北方)。有8位來不及逃跑的荷蘭人被殺,頭顱被砍下來掛在竹竿上;郭軍也虐殺荷蘭人的僕人,一些黑人的鼻子、眼睛、耳朵甚至生殖器官都被割掉,一名黑人婦女更慘遭活生生剖腹 ...」
確實在荷治時期有黑人出現在台灣。不過此處的「黑人」泛指皮膚棕色的東南亞人種,包含台灣原住民等等。和我們今日所講的非洲黑人不太相同。即便如此,當時人數不多的黑人我想也不太可能為台灣人所用而來建造廟宇吧。
以上雖是毫無查證的胡亂推論,還是覺得黑奴之說應不為真。為了確定究竟「憨番扛廟腳」來源為何,為什麼會有這樣的設計,還是請估狗大神幫我們搜查了一下資料。根據李堅萍、朱素貞在《台灣工藝》第 37 期,第 54-59 頁,所著的「憨番扛廟角之後 - 看廟宇工藝師傅的現代幽默」一文中指出:
依據溫知禮、李堅萍 (2004)所彙整的文獻,略有下面三種說法:
- 廟宇工藝師傅為報復那些老是在施工現場,不停嘮叨絮念、批評作工的「番癲」,便偷偷模仿其容貌,形塑成「永遠扛著廟角」的泥人以為洩恨。
- 荷蘭據臺期間引進黑奴,粗壯有力氣;而閩南人蔑稱外籍人士為「番」或 「阿三」,故藉由泥塑壯碩黑奴番人模樣,「穩固」撐持廟宇。
- 為突顯漢民族優越感,乃運用泥塑技法,製作洋人、番人等模樣,裝飾墀頭樑隅,壓制異族傲氣。
憨番扛廟角
根據他們文中所引述的文獻,對於「憨番扛廟角」的由來,理出三個可能的脈絡。我自己認為或許是這些原因混合而成,不只是單一原因而造成憨番幾乎形塑成外國人的模樣。但是我比較不相信第二點。除非爾後有人提供荷蘭時期台灣的黑人人口數量以及從事勞力類型的資料,在這邊就暫時打住,懶得再繼續追究了。不過,無論是什麼原因。這些泥塑師傅在這屋簷裝飾上的巧思,真的相當令人感到玩味也很讓人驚奇。深感他們身懷絕技,竟能將泥土形塑的如此惟妙惟肖。仔細看看這開基天后宮屋簷下的憨番,身材真是不錯還有六塊腹肌馬甲線。倘若是真人在今日肯定是位外國猛男。若是工藝師傅是為了報復在施工現場的「番癲」,豈會將他們的身材刻劃的這樣勇猛,那倒不反叫人稱羨嗎?
開基天后宮的六角形貢品盒,與後殿發現的繡花鞋。
我們到的時候正好有法師與民眾正在舉行法會。雖然法師表示可以自由參觀,可是還是覺得會打擾到他們,所以正殿就草草看過。後殿祀奉的是在清朝乾隆四十二年(1777年)時,臺灣府知府蔣元樞贈與的一尊「傾聽觀音」。配祀為十八羅漢與月老,左右兩側神壇則主祀福德正神與註生娘娘。其中這尊觀音乃蔣元樞所獻的「府城三大觀音」之一,另外兩尊則在祀典武廟與大天后宮中。之後歷代亦有所修建。除此之外,還在後殿地板上發現了這隻袖珍的繡花鞋,繡的應該是龍的圖樣,不過一旁沒有看見說明牌子,所以不清楚這是在什麼場合會用到的道具。
廟旁兩側的朱紅牆面與拱門
我想古都台南會讓人想一來再來的原因,除了美食之外,更大的因素是這滿街的古蹟文物吧!三步一小廟五步一大廟,而廟門上的匾額好像隨便一塊都會是乾隆時期至今。不少廟宇冠上開基二字,更顯得歷史久遠以及對於宗教發展根源的驕傲感。即便是廟旁的朱紅牆面與巷弄,都讓人覺得十分有味道。只是如果當地民眾與政府能夠更加用心地維護就更好了。離開開基天后宮前,回頭往整座廟補一張全景照片,赫然發現這上面的鐵皮屋頂。當然我們知道這是為了要減緩古蹟風化的速度,或是之後有維修工事要進行。鐵皮屋頂的中央特地開了一道透明遮罩,為的就是在保護之餘也能不失採光性。
只不過我覺得,即便是為了減緩風化。難道沒有比這醜陋的鐵皮屋頂還要更好的做法嗎?在看過日本他們在維護大型古蹟屋頂時,在外層仍會兼顧美觀地,可能在鷹架上鋪上與原本相同樣貌的等比例照片。如果有去過日本看古蹟槓龜的人大概就知道我在說什麼了。古蹟維護整理固然重要,只是我想如果有比直接用鐵皮遮擋還要好的做法就好了。
開基天后宮與上方的鐵皮屋頂
順帶一提,開基天后宮對面有一間百年老店的餅舖。他們最有名的產品就是「黑糖香餅」(椪餅) 店裡還有很多古早製作糕點所用的模具,和其他主要用來拜拜用的糕點。可是!我們很不巧的看見店門口老早就掛著「已售完」這三個絕望的大字。只好下次來台南再來嚐嚐了。
舊來發餅舖
參考資料:
4. 李堅萍、朱素貞 (2010),「憨番扛廟角之後 - 看廟宇工藝師傅的現代幽默」《台灣工藝》第 37 期,第 54-59 頁
交通資訊概述:
地址:704台南市北區自強街12號
GPS:22.999661, 120.202525
Google Map:
–––––––––––––––––––––––––––––––––––––––
2018 嘉義台南高雄親子旅遊行程簡表
[2018.08.01 嘉義]
[2018.08.02 嘉義]
[2018.08.03 嘉義 -> 台南]
[2018.08.04 台南]
[2018.08.05 台南]
新美街(米街)漫步 -> 七誠米粿 -> 南勢街西羅殿 -> 水仙宮青草茶 -> 大天后宮 -> 新美街(米街)漫步 -> 南門公園:大南門、台南放送局 -> 莉莉冰果室 -> 忠義國小:原台南神社事務所、原台南武德殿 -> 午休 -> 文章牛肉湯 -> 安平燈塔
[2018.08.06 台南]
奇美博物館 -> 楊哥楊桃湯 -> 慶中街綠豆湯 -> 全台首邑縣城隍廟 -> 烏鬼井
[2018.08.07 台南]
安平王氏魚皮 -> 安平開臺天后宮 -> 安平古堡 -> 德記洋行 -> 安平樹屋 -> 安平老街午餐 -> 金華61鴉片綠豆蒜 - 台南安平總店 -> 午休 -> 艾摩多手工杏仁豆腐
[2018.08.08 台南 -> 高雄]
樂居.赤崁 check out -> 億載金城 -> 德陽艦驅逐艦展示館 -> 高雄樂逸文旅六合夜市棒球館 (La Hotel) check in -> 高雄總圖書館頂樓看夕陽夜景
[2018.08.09 高雄]
鳳山平成砲台 -> 曹公廟 -> 鳳山城隍廟 -> 鳳儀書院 -> 阿蘭麵店 -> 大東藝術圖書館 -> 飯店午休 -> 捷運西子灣站 -> 哈瑪星鐵道園區 -> 哈瑪星站搭乘輕軌體驗 -> 草衙道晚餐與遊戲
[2018.08.10 高雄 -> 台南 -> 嘉義]
台南官田水雉園區 -> 烏山頭水庫:八田與一紀念園區、八田與一銅像、烏山頭水庫人行風車步道、八田水力發電廠、嘉南大圳導水路
[2018.08.11 嘉義]
綠盈農場
[2018.08.12 嘉義]
鹿草日和製冰鋪 -> 菁寮老街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
有什麼話想告訴我嗎?歡迎在此留言喔!